(因為自己這一陣子吃藥吃得很多)
(也學習到一些很重要的用藥知識)
(希望和大家分享...我打很久喔...)

1.什麼是細菌抗藥性?
當抗生素因使用不當而無法完全殲滅細菌時,存活的細菌得以喘息,在生存的壓力下,細菌會以基因構造突變方式產生頑強的變種,使得抗生素再多也無法殺死它,這就是所謂的抗藥性。

2.抗藥性可以快速傳播
細菌產生抗藥性之後,如與未具抗藥性的同類細菌或某些不同類的細菌混合,其抗藥性最快可以在一個小時內轉移給不具抗藥性的細菌。

3.我國抗藥性細菌的嚴重性
*台灣大部分腸內細菌的抗藥性都比美國高,尤其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對扼塞青黴菌(OXACILLIN)之抗藥性近年來不斷上升,甚至部分醫院之統計數字幾乎已達到100%的地步。
*台灣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扼塞青黴菌、肺炎鏈球菌對盤尼西林以及革蘭氏陰性菌對胺基醣苷類(AMINOGLYCOSIDE)等藥物之抗藥性,與世界各國比較皆是屬一屬二。
*國內之黏質沙雷氏菌(S.MARCESCENS)對一般抗生素的抗藥率都很高,尤其對健他黴素(GENTAMICIN)已有將近80%的抗藥性。

4.細菌侵襲,將使人類面臨無藥可醫
*世界衛生組織指出,細菌抗藥性已經是全球性的問題,持續濫用或不當使用抗生素,由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、耳炎到瘧疾、肺結核等原本可治療的疾病,都將變成無藥可醫
*美國每年有14000個住院患者在醫院感染具抗藥性的細菌,卻因缺乏有效抗生素而死亡。
*抗生素的使用者若不再加以管制,所有目前使用的抗生素,在10年或20年之後,都會因為細菌產生抗藥性而失效,屆時,人類一旦受到細菌感染,將面臨無任何有效抗生素可用的困境。

抗生素不當使用情形:

1.不當用藥:非細菌引起的疾病,卻使用抗生素治療,不但對症狀毫無幫助,更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。

2.劑量不足:當抗生素劑量不足,只能殺死部分細菌,存活下來的細菌,為求生存就利用基因轉變等方法改造自己,而不再被抗生素消滅。

3.服藥時間間隔不當:要有效殺死細菌,服用抗生素的時間間隔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,若將該間隔拉長或減少服用次數,則存下來的細菌就容易產生抗藥性

4.藥物交互作用:有些藥物若與抗生素共同服用,會在身體內產生化學反應,而減低抗生素的效用,造成無法殺死細菌,存活的細菌因此產生抗藥性。例如,含鎂、鋁的制酸劑及一些止瀉藥,就可能會降低某些抗生素的藥效。

5.服藥期程不足:一般使用抗生素時,應持續服用一定天數,若以為症狀已經舒緩就不再服藥,則所倖存的細菌就會開始產生抗藥性

6.重複用藥:若重複使用某種抗生素,細菌會慢慢學習改造自己以產生抗藥性,就像適應環境一樣,最後就不會被該種抗生素殺死。


健康小叮嚀
民眾常把抗生素誤稱為消炎藥,但是抗生素唯一功效就是殺死細菌,服用抗生素並不能使許多不舒服的症狀如發燒、流鼻涕或疼痛等得到紓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茅MO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